秦岭山水画作品略说
(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教授)
对于中国绘画中的风格与趣味,曾有研究 者指出:自南北朝以来,北方的文人士大夫就十分注重绘画“笔法”的内在纪律,而在南方,则发展出了“墨法”的自由与放逸前者追求理性的结构,后者直接诉诸于感观赏的印象。这实际上反映着艺术创作与地域环境和生
活背景的密切关系,由此对照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,乃至由此来看待今天的水墨山水画创
作,这一点,仍然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。
对于秦岭的山水画,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方面来看待。
比如在秦岭的山水画中,北方山川脉络分明的巍峨、耸峙、连绵,与南方山水中烟波迷
蒙的深秀,葱郁而富于瑰奇的联想是互为交织的,他既追求北方山水画充实和混莽的传统,
也努力吸取南方艺术中的灵秀气息。在那些笔触与墨彩的形式中,硬朗的、刚健的、厚重
的、与流动的、清丽的、飘渺的,分别表明了不同审美趣味的矛盾与融汇,同时也形成了这
些作品中生涩的结构与感觉。而这些绘画特征的形成,与这位画家长期生活和生长于北方,
而后又“游学”和滋养于南方直接相关,并从而影响到题材、造型、图式的选择,以及笔墨
处理的具体手法。
山水画的创作,离不开对天地自然的沉思和感悟,中国山水画艺术中所浓缩的宇宙观念与生命意识,历来也具体的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一种人格化情思和抒发:经过艺术家的情感
投射与升华,山、川、树、石、云、水,都已不再是一种客观之物,而是被实现为一种物、我相互转换的“有我之境”、乃至“天人合一”的视觉对象。这是熔铸形式,也是营造意境,而“内营丘壑”之所以始终被作为一种素养和功夫所要求,正是因为它体现着一个艺术主体对自然界熟悉和理解的程度、以及所达到的自由和自如运用的境地。以此为基础,山水画不再停留为自然化的描摹和刻画,而呈现为一种主观的心态和生活境界的寄托。
秦岭保持了这种在天地自然的观照和表达中所显示出来的观念方式,从这个角度上看,
他的山水依然属于传统艺术的延续。尽管这也是在笔墨之间寻求某种个人的绘画语言途径,
但同时它又与古典时代局限于温和与隐逸的个人平衡有所不同,它所呈现的,是我们在当代
的背景下对于山水精神的共同觉悟,因为:所谓的“游心自然”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众多读
者的共鸣,就在于它能够揭示出生命过程中相似于行旅与漂泊的感慨,以及人们在心理调节
中对回归于朴素、沉浸于自然的精神渴望。
如果借用“万山回首似屏障”的山水诗句,那么在这里,它就不仅可以描述为自然境界的博大连绵所带给我们的总体印象,而且也可以用来象征我们所面对的中国山水画的人文传统;或者,将它比喻为秦岭在变通传统,并为新的山水艺术形式而努力的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参照,也同样是恰当的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